李诗雨《舞蹈剧目》课程 阳光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申报书

发布日期:2024-09-08 浏览量:

附件1

 

阳光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

教学团队申报书

 

 

 

 

课程名称:舞蹈剧目

课程负责人:李诗雨

联系电话:15605925831

推荐类别  职业教育  

普通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推荐单位 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阳光学院教务处

20248


     明

 

1. 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单位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 申报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

3. “学科门类/专业大类代码”和“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请规范填写。没有对应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请分别填写“00”和“0000”。

4. 申报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

5. 申报书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两份。

6. 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舞蹈剧目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教育 实践类

其他课程        


所属学科门类/

专业大类代码

舞蹈学130205


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音乐与舞蹈学类 1302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开课年级

2023级舞蹈学


总学时

32

讲授课时

0

实验课时

0

实践课时

32


   

2


选用教材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2024 2 26 2024 6  17 


  2024 9  2 2024  12  31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212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线上课程地址及账号

 


年课程

开设和推进

课程思政建

设、教学改

、奖励等

情况

一、3年来课程开设

    授课学期     授课学时             授课对象

2021-2022(1.2)  160学时   21舞蹈学、20舞蹈学、19舞蹈学

2022-20231.2)  192学时   22舞蹈学、21舞蹈学、20舞蹈学2023-20241.2)  256学时   23舞蹈学、22舞蹈学、21舞蹈学

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奖励等情况

教改论文:

1.《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论文,《戏剧之家》期刊,2022年7期,刊号:CN42-1410/J,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之家)

2.《“1+X”证书制度下舞蹈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建设》,(论文,《科幻画报》期刊,2022年9月,刊号:CN11-4854/N,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新闻学会 )

3.《文舞相融——论蒙古族文化在蒙古族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花》(下)期刊,2020年12期,刊号:CN22-1069/1,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化馆)

学科竞赛:

1.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原创舞蹈《石脉》获得三等奖。

2.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福建省舞蹈“百合花奖”专业比赛,舞蹈《石脉》获得创作铜奖、表演铜奖。

3.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福建省舞蹈“百合花奖”专业比赛,舞蹈《海上连家》获得创作优秀奖、表演铜奖。

4.2024年指导学生参加2024顶尖舞者全国作品展演,舞蹈《连盼岸》。

5.阳光学院第十一届教学竞赛中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组优秀奖。

6.阳光学院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中级组三等奖。

7.阳光学院第十三届教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8.2020—2021,2022-2023学年荣获校优秀教师,2020年荣获挑战杯大赛先进工作者。

1-2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教学团队成员

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8人之内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出生年月

/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李诗雨

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1992.8

舞蹈系主任、讲师

 

15605925831

 

437547180@qq.com

课程总设计、校内课程授课、课程思政实践指导

2

林光义

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1991.11

 

舞蹈系副主任、讲师

 

18860053327

 

731192070@qq.com

校内课程授课、课程思政实践指导

3

黄佳琪

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1998.10

助教

18050012672

774784761@qq.com

舞蹈剧目分析、艺术活动等实践指导

4

朱增辉

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1996.2

 

教师、讲师

 

18359110806

 

674964384@qq.com

舞蹈剧目分析、艺术活动等实践指导

5

江烨欣

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1988.10

院党委书记

15980218982

80261001@qq.com

教学保障与监督、课程思政实践指导

6

黄羿

通识教育学院

1994.8

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讲师

18965691232

 

835299721@qq.com

教学保障与文学赏析指导

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1-3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情况

承担教学任务:

近五年来课程负责人共承担5门主干课程教学、包括:舞蹈剧目、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师资技能训练。

课程

学期

班级

学时

舞蹈剧目

2023-2024学年

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2022级、2023

共计320学时

2022-2023学年

2021-2022学年

2020-2021学年

2019-2020学年

古典舞基础训练

2023-2024学年

2018级、2019级、2021级、2023

共计704学时

2022-2023学年

2021-2022学年

2020-2021学年

2019-2020学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

2023-2024学年

2018级、2019级、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

共计512学时

2022-2023学年

2021-2022学年

2020-2021学年

2019-2020学年

中国古典舞身韵

2023-2024学年

2019级、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

共计448学时

2022-2023学年

2021-2022学年

2020-2021学年

舞蹈师资技能

训练

2023-2024学年

2022级、2023

共计64学时

2022-2023学年

 

其中,舞蹈剧目课程获阳光学院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立项。通过课堂集中实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舞影映思政,韵律铸精神”为思政主轴线,通过“感、形、神、承”四步教学法,解构所学剧目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融合思想性、民族性、人文性、审美性与实践性,以求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主讲课程《舞蹈剧目》获阳光学院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立项。

2.课程《舞蹈剧目》获得阳光学院2023年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二等奖。

获得教学相关奖励:

1.2022-2023学年荣获校优秀教师。

2.阳光学院第十一届教学竞赛中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组优秀奖。

3.阳光学院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中级组三等奖。

4.阳光学院第十三届教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5.2020—2021学年荣获校优秀教师。

6.2020年荣获挑战杯大赛先进工作者。

教学团队情况

1.课程思政学习培训

2022年12月-2023年2月参加“2023年寒假教师研修”专题培训;

2023年6月-9月参加“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培训;

2024年2月-4月参加“2024年寒假教师研修”专题培训;

2024年7月-9月参加“2024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培训。

2.集体教研

舞蹈教研室每月一次开展思政建设及学习研讨:本课程一直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实时跟进舞蹈最新发展的同时,紧跟党中央和教育部最新文件和指示,重视课堂思政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团队挖掘整理课程思政资源,研讨课程思政建设及改进方案。

 

通过“舞台+思政”的形式,以舞蹈剧目《连家盼岸》参加全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

 

2-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一、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近年来,舞蹈系积极探索艺术思政化、思政艺术化的创新路径,构建艺术思政融合教育体系,以艺术之实提升教学内涵,以艺术之行丰富育人实践,以艺术之美浸润时代新人,着力培养具有浓厚艺术气质、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融美于教,打造“艺术+思政”精品课程艺术类课程思政化全方位融合。

《舞蹈剧目》课程是舞蹈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实施品德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主渠道、主阵地。该课程秉承我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舞影映思政,韵律铸精神”为思政主轴线,通过“感、形、神、承”四步教学法,解构所学剧目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融合思想性、民族性、人文性、审美性与实践性,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寓价值塑造于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在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基础上,了解、感悟、传承舞蹈作品所具有的思想精髓,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构建“浸润式”特色课程思政模式

二、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课程内容主要为文化理解、技能训练、提炼精神、实践传承四大模块,对接舞蹈岗位需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与舞蹈比赛要求,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教学方法为抓手,以教学评价为参照,通过作品分析、文化解读、内涵挖掘、排练演出等教学设计,使剧目教学不仅停留于肢体语言的表达层面,更深入了解其形式之美、内涵之美和舞蹈文化之美,使学生依托本学期所学剧目,逐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促进文化认同。

2-2课程目标

教学

目标

1. 知识目标

舞蹈剧目课的知识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基础知识与理论,包括舞蹈的基本动作、体态要求、舞蹈编排原则以及各类舞蹈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技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与外延,熟悉经典剧目与现代表演作品,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与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

舞蹈剧目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舞蹈语言进行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提升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舞蹈元素与表现形式,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为未来的艺术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高质量的舞蹈作品。

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作品赏析与排练,课程搭建起连接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桥梁,使剧目中所蕴含的思政光辉以灵活多变的韵律和光影交织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来,实现学生的舞技与思政并进,不仅潜移默化地领悟到舞蹈中所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更通过各级演出将思政精髓深植于社区、乡村等地,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2.在不懈的舞蹈技能磨砺中,学生实现技艺的飞跃与心灵的淬炼,不仅能够自如地运用肢体,将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寓于每一个灵动的舞姿之中,更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通过“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与“双舞台”的实践模式,实现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剧目中挖掘编创思维,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从而真正达到以美化人、以美正人、以美引人的课程教学育人目的。

2-3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教学周次

授课知识点

思政设计

与融入点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思政育人

成效

1

文化理解——舞蹈《幸福的脚步》背景解析

思政设计:了解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与民族文化传统,并进一步感受中国社会扶贫工作成果和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

融入点:通过动作、服饰、音乐等元素的剖析,引入彝族舞蹈特征与民族文化的讲解;通过题材与创作背景的分析,引入我国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巨大成就。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通过细致、生动的作品鉴赏与背景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该舞蹈作品中人物、情节、主题等元素的内在意蕴,深切感受到彝族妇女在脱贫路上的奋斗历程,以及现如今在党的引领下的幸福生活,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6

技能训练——舞蹈《幸福的脚步》动作学习

思政设计: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并在训练中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融入点:剖析该舞蹈作品中彝族舞蹈动作要领,并引入“量变到质变”的科学观,鼓励学生沉下心来,在反复训练中提升专业技能。

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演示法

通过元素动作、舞句再到成品舞段的反复练习与打磨,学生逐步把握彝族舞蹈的传统韵味,并深刻体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内涵,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得到培养。

7

提炼精神——舞蹈《幸福的脚步》内涵挖掘

思政设计:感受作品所呈现出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我党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

融入点:在熟练掌握成品舞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所饱含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思政素养的提升。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互动教学法、

通过对作品精神内核的提炼,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并将以更加饱满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

8

实践传承——舞蹈《幸福的脚步》汇报演出

思政设计:通过演出实践检验课堂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

融入点:贯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理论。

案例分析法、观摩法

通过演出实践,在相互观摩学习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9

文化理解——舞蹈《十八焕蝶背景解析

思政设计:融入对浙江地域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知。

融入点:通过讲解“十八蝴蝶”这一传统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其所承载的民俗故事和象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舞蹈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舞蹈的文化背景,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他们开始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舞蹈作品,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为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10-14

技能训练——舞蹈《十八焕蝶》动作学习

思政设计:在舞蹈动作训练过程中,注重将地域文化与坚持不懈等思政元素与舞蹈动作、节奏、表情等紧密结合。

融入点: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舞蹈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演示法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坚持与努力,培养了自律和专注的品质。同时,对舞蹈情感的深入理解也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以舞传情,以情动人,为未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

提炼精神——舞蹈《十八焕蝶》内涵挖掘

思政设计:提炼舞蹈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如蝴蝶破茧成蝶的坚韧不拔、追求自由与美好的勇气等。

融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舞蹈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魅力,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互动教学法、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和升华。他们将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种精神层面的成长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16

实践传承——舞蹈《十八焕蝶》汇报演出

思政设计:通过演出实践检验课堂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

融入点:鼓励学生将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校园文化节、艺术比赛等形式展示舞蹈成果。

案例分析法、观摩法

通过演出实践,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逐渐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去。这种传承实践的经历将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增添无限光彩。


2-4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阳光学院舞蹈系秉承“开放办学、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舞蹈人才为目标,注重“技艺融合,文舞并重,实践创新”,积极探寻校企合作资源,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更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例如,专业依托应用型高校优势,打造“双舞台”实践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壁垒,通过构建校内技能学习与校外演出实践的“双轮驱动体系”,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舞蹈为在载体,为社会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内容构建

《舞蹈剧目》课程内容构建立足学情,把握“两性一度”,以高阶性的目标设置、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富有挑战度的剧目择定,循序渐进地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学期所学剧目特点,从文化理解、技能训练、提炼精神、实践传承四大方向解构舞蹈作品,根据“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思政教学理念重构课程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舞蹈艺术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剧目分析、创作与表演实践,不仅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艺与审美鉴赏能力,还培养其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精神,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

 

三、教学方法

(一)情境沉浸,引发情感共鸣

依托所学剧目,构建富有思政内涵的舞蹈剧目情境,把“思政”元素渗透到剧目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体验并感悟历史、文化及社会议题,从而在其心中深耕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思政情感,进一步拓展思政育人的内涵和渠道。

(二)案例剖析,激发创新灵感

选取蕴含思政意义的舞蹈剧目案例进行深入探索,积极探索“思政+艺术”铸魂育人新路径,以艺术之美浸润时代新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激发其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见解,对案例进行创意改编或创作,让创意火花在探讨中碰撞。

(三)项目驱动,强化团队协作

全面推行“项目导向”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实际演出为载体,推行“实践式”、“课堂与舞台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积累实战经验。这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实战中实现思政认知的深化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为思政传播助力,将思政理念的光芒通过舞蹈作品传递给更多人。

四、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一)聚焦文化传承,融入“增值培养”

本课程通过选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舞蹈剧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依托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打造了艺术实践的展览、演出、比赛、实训等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在思政铸魂和艺术教育融合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此外,还引入“增值培养”理念,细化舞蹈剧目课程目标,对接职业技能证书,帮助学生实现“岗、课、赛、证”的多维度发展。

(二)把握教学目标,关注“形神兼备”

《舞蹈剧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紧扣教学目标,不仅雕琢学生的身体线条,更滋养其心灵之田。课程不仅着重于通过舞蹈训练提升学生的舞蹈基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验中华美学神韵,感受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价值。通过经典剧目的学习与分析,学生潜移默化地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依托教学模式,探索“培优提升”

《舞蹈剧目》课程通过“案例简介——案例讨论——案例解析——反馈完善”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身体、思想等多维度考量选择相应剧目,进行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将“知、情、意、行”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了多元化思政元素与舞蹈专业技能的深度融合。

2-5课程评价与成效

一、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

构建技艺、情感与思政并重考核评价体系,融系统化、全面化、多样化、多元化、思政化于一体,舞蹈技艺全程精进,剧目情感深度剖析;日常练习多元考核,剧目呈现综合评价。学生自评促反思,同伴互评共成长,教师与观众共同评价,确保评价视角客观、广泛而深入。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强调“舞中悟道”“道中舞韵”,将思政教育融入每一次排练与表演,让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实现技能提升与品德修养的双重飞跃。

二、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

本课程因其巧妙的思政融合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显著的教学成果,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如我系利用《舞蹈剧目》课程创排的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舞剧《印象南岩》,便受到福安市潭头镇及南岩村民众的高度认可,并获光明日报与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该课程学生评价满意度100%,他们认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自然流畅,与舞蹈学习相辅相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扎实的舞蹈技能,还在丰富的实践锻炼中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思想素质得到同步提升。依托该课程的舞蹈剧目排演,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10余个,并获福建省省委宣传部福建文艺发展基金项目资助等。此外,该课程排练的众多作品还参与了CCTV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市十邑春晚、福建省音乐舞蹈节等高水平演出,“以赛代练,以演促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也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2-6 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思政引领,实践成果助力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

我系常年参与福州市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马尾区政府主办的“船政艺术节”等活动,并与福州市社区大学、福州市老年大学马尾亭江中学、万友颐养院等签订共建协议,参与屏南县、武夷山市、寿山村、南岩村等乡村振兴相关项目,还组建“行走的音符”团队,到福州市、福清市、漳州市等地开展城市留守儿童舞蹈启蒙教育。以思政引领,将课堂所学落到实处,于常态化艺术支教和艺术服务中提升综合素质,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服务,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力量,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增值有法,实践成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本课程贯彻我校应用型人才教学培养目标,使《舞蹈剧目》课程突破单一作品学习局限,积极与当地的民间舞蹈艺术家和国内舞蹈学界的专家、教授建立联系,邀请他们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舞蹈知识和最实用的教学技巧,从剧目学习出发,提升学生“学、教、演”的综合能力,并引入职业证书培训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精准对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7课程建设计划

一、持续建设计划概述

在未来五年内,将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旨在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具体建设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课程整合:进一步挖掘舞蹈剧目的思政元素,将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拓展课程资源: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如历史学、民族学等,共同开发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舞蹈作品和教学资源。

3、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组织舞蹈比赛、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问题与改进措施

1、教师专业水平与思政教育能力的平衡: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思政教育理论学习、舞蹈技巧提升、教学方法创新等内容,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整合的深度与广度: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对舞蹈技巧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深入挖掘,探索更加有效的课程整合模式。

3、创新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舞蹈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三、附件材料清单

1.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2.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先行准备)

(课程负责人签字。)

3.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单位加盖公章。)

4.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单位加盖公章。)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推荐意见

4-1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按时完成工作计划,按要求及时报送总结等相关材料,且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课程负责人(签字):

                                                                          

4-2 教学单位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签字公章):        

                                                       

4-3 申报单位承诺意见

 

本单位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

 

 

 

 

 

     签字:

   (公章)            

                                                       

 

Copyright @ 阳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18106号-3

学校地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登龙路99号(福州校本部)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滨路999号(福州滨海校区)

联系电话:0591-83969178


  • 阳光学院官网

  • 阳光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