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课程名称:人文关怀与创新产品设计
课程负责人:卢健涛
联系电话:13358273281
推荐类别: ○职业教育
●普通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申报学校:阳光学院
推荐单位:
二○二一年三月
填报说明
1.每门课程均需明确“推荐类别”,只能从“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中选择一个选项填报。
2.申报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
3.“学科门类/专业大类代码”和“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请规范填写。没有对应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请分别填写“00”和“0000”。
4.申报书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两份。
5.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人文关怀与创新产品设计 |
课程类型 |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
所属学科门类/ 专业大类代码 |
080205 |
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开课年级 |
各年级均可 |
学 时 |
32 |
学 分 |
2 |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2020 年3月5日—2020年5月14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
2020年10月15日—2021年1月7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
456人 |
教学方式 |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
线上课程地址及账号 |
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14271219 可登录账号:学校:阳光学院;学号:000000;密码:yangguang2020 |
注:(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8人之内) |
序号 |
姓名 |
院系/ 部门 |
出生 年月 |
职务 |
职称 |
手机号码 |
电子 邮箱 |
教学任务 |
1 |
卢健涛 |
设计学院 |
1957.9 |
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
副教授 |
13358273281 |
739057926@qq.com |
主讲教师、课程设计 |
2 |
高 霞 |
设计学院 |
1986.11 |
系主任 |
副教授 |
13696852357 |
404561597@qq.com |
课堂讲授、线上建课 |
3 |
张 宏 |
设计学院 |
1979.10 |
教师 |
讲师 |
13958065158 |
2837410@qq.com |
课堂讲授、线上建课 |
4 |
庄 耘 |
设计学院 |
1986.3 |
教师 |
讲师 |
13696887648 |
123011313@qq.com |
课堂讲授、线上建课 |
5 |
吴辛迪 |
设计学院 |
1991.11 |
教师 |
助教 |
13027858685 |
375412831@qq.com |
答疑辅导 |
三、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 情况 |
(近5年来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卢健涛,现任阳光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原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咨询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 1、近5年课程教学任务情况: 人文关怀与创新产品设计、美学基础、信息产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及应用、数字媒体产业概论、数字短片创作和毕业设计等。 2、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情况: (1)长期实践基础 作为工科教师,自2003年起,在福州大学开设“美学基础”课程,对工科类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教育。传播“劳动创造美”的唯物主义美学观,尝试引导工科学生寻“美”;结合产品设计艺术来研究美,尝试引导工科学生求“真”;阐述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尝试引导工科学生趋“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渗入到所担任的其它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价值观的树立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极参与交流 于2019年1月19日参加在广西北海珍珠宾馆召开的高校“在线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研讨会”,于2019年7月22日线上参加高校“课程思政”暑期培训班,于2019年9月27日参加在杭州纳德酒店召开的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于2019年11月16日在阳光学院设计学院主讲“课程思政备课会”。 (3)相关研究论文: 主持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制造业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R0048。 独撰《对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 福建轻纺,2017(2):52-54。 3、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曾获福州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一等奖、福州大学优秀教师,获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颁发的“建言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 |
教学团队情况 |
(近5年来教学团队在组织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教研、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如不是教学团队,可填无) 注:本课程非申报团队类 |
四、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等情况。500字以内) 1、明确定位,融入课程思政,适应要求 本课程聚焦新工科建设。按照教育部新工科教育改革要求,在工科各专业教育的国家标准中,均提出了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创新型人才。由此,本课程探索改革工科学生选修通识课的传统模式,创新跨文理学科融合的新通识课程,用工程语言诠释产品设计创新的本质--人文关怀。以工业产品设计为目标,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人文精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课程思政,适应新要求[1]。 2、持续卅载,探索技艺交融,引入创新 本课程起源于1989年,由本课程负责人在福州大学开设《工业造型设计》选修课,作为产品设计的欣赏和科普课的定位,探索技术和艺术的交融。2008年课程组从人机关系协调的角度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引入创新理念,发展成为《创新产品设计》通识教育课[2]。 3、培根铸魂,催生课程更名,深化内涵 2015年《创新产品设计》被福州大学评为通识核心课程[3],自此我们不断追寻课程之魂。通过对课程思政应用研究,确立了“为人服务”的设计宗旨,启发添加“人文关怀”的课程名称,以揭示创新本质和设计要义。探索与课程思政的“化合”。优化课程内容,让课程思政之“盐”,催生课程内涵产生脱胎换骨的转变,并获阳光学院支持建设[4]。新课程于2019年起由“学银在线”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 |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字以内) 本课程开篇即通过我国明式家具人文关怀设计蜚声海内外的实例,佐证人文关怀与产品设计的统一,同时提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展开工业产品设计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线索。课程共四个模块,均主动借力课程思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案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计划[5],满足通识课的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1、让思政点燃创新火花 为提高学生对创新型国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在第一章讲创新时,引入十九大报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即抛出问题:为什么?则融入总书记讲话:“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不会有根本出路。”以总书记讲话为指南,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2、让思政塑造价值追求 明确专业知识有价值追求特征,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责任担当,例如,在第一章讲人文关怀与设计的统一时,选择19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全球首次电视辩论会直播舞台,使用“中国椅”的案例。很恰当的诠释了人文关怀与设计的统一,自然地引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同样,在第五章讲色彩的表情和产品色彩设计时,例举北京奥运传递火炬的“红”,联想U110笔记本产品设计中国红加上蔓草纹图案的东西方结合。引申民族文化之魂的红船、红旗,感知红色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体验红色基因的内涵。 3、让思政激发人生情怀 利用设计元素,将设计方法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例如在第四章剖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线型设计,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一波三折的故事,培养学生崇敬英雄、感恩英雄的爱国情感。 而在第三章讲述中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的生产过程,工人们对祖国民族汽车的情感,也物化地体现在汽车的外观造型形式上。佐证情感化设计。同时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学习的进取精神。 4、让思政助推科学求真 为避免课程与思政两张皮,我们选择大国重器展开设计分析。在第四章用“三一集团全地面起重机”讲线条和形态设计,解构让形态充满人文关怀。在第六章的人机工程设计,则以中车集团动车组车厢内舱人机工程设计为例,分析设计参数之“人性”,传递设计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5、让思政构建创新梦想 课程始终强化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创新梦想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在第七章讲述华为智能手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迭代设计,体验民族工业的标杆华为自主、开放、创新的人文精神。在第八章讲述为弱势群体的设计例。引领学生用人文关怀构建创新梦想,创新梦想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 |
六、课程评价与成效
(概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字以内)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学习状况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方法。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指引下,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各项考核要求的权重,在“学银在线”平台的成绩管理下设置成绩组成的各个环节权重比例[6]。 期末考试采用平台的成绩“统计”功能,一键生成学生的课程学习期末成绩,实现公平、公正、固化和不可更改[7]。 课程在课外阅读材料、平时测验、课堂讨论、作业等环节也融入思政,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我们曾经设置了这样的一道课堂讨论题:“谈人文关怀的创新产品设计与抗疫精神的联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阳光学院18级蒋心怡同学说:“人民最大,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的根本需求,才能创造出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业产品。 福州大学19级魏亮同学说:“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更加体会到了我们的责任。在今天,中国青年应到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课程思政的融入,让我们感受到初步成效,看到了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 本课程在过去的两个学期,辐射了福州的四所高校,完成了这些学校六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今年还将承担更多的高校的教学任务。 在平台系统中,学生对本课程评价平均分为4.9分,校园网做了报道[8]。 |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500字以内) (1)本课程契合党的理念 本课程研究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应用产品设计诠释人文关怀。其课程内涵契合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的理念,设计师就是需要树立像总书记那样,想民所想,忧民所忧,急民所急,解民所困的设计服务观,因此各章节都适合在价值塑造的过程中立德树人。 (2)本课程填补通识教育的空白 通常的工科人文教育是通过开设文科课程来安排,而本课程将科学技术应用与人文精神需求相结合,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工程设计案例诠释人文关怀。让工科的人文教育讲工程“方言”,填补空白。 (3)本课程思维培养具有批判性 课程以设计的社会责任为诉求,体验产品设计是手段路径,为人服务是目标愿景。基于人文关怀设计需求的这个根,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遵循人机工程原理,剖析产品设计正反得失,有效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另外,我们认为课程思政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要避免把专业课程“思政化”。例如,在第六章我们分析某军用飞机驾驶舱满足高效、安全的人机工程设计,引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杨利伟付出血的代价!课程着重分析其“因”,即返回舱的人机工程设计不够完善,怎么解决?由“因”带出其“果”,融入思政。在培养设计师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同时学习英雄、弘扬英雄的奉献精神[9]。 |
八、课程建设计划
(概述今后5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300字以内) 一、有效推进课程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创新能力培养,人文关怀是工程文化也是思政,将对所有工程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进一步挖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持续提升课程思政的“溶解度” (1)从教学设计方面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将引入历届“中国好设计”的案例,开发新的课程任务点。 (2)从教学手段上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创新性 正在制作21部片长为3-5分钟的MG动画,用MG动画讲中国设计故事,准备上线使用[9]。 (3)从各个环节上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应用面 进一步优化课外阅读材料、平时测验、课堂讨论、作业等环节设置,融入思政,利用“学银在线”数据统计功能,逐步加大考核权重 。 三、让本课程走向社会提升辐射面 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已经与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签约,提升辐射面。[11] |
九、附件材料清单
1.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见附件十二、附件十三 2.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必须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3.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4.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
十、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十一、申报学校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校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
十二、申报学校承诺意见
学校进行择优申报推荐,并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认真核实,保证真实性。 该课程如果被认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承诺为课程建设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继续建设五年。学校将主动提供并同意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开展示和分享。学校将监督课程负责人经审核程序后更新资源和数据。 主管校领导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
十三、中央部门教育司(局)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