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申报书

发布日期:2021-11-08 浏览量:


阳光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

教学团队申报书

 

 

 

 

课程名称: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

课程负责人:翁炳峰

联系电话:13655038806

推荐类别  职业教育  

普通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推荐单位 阳光学院设计学院

 

 

阳光学院课程专业建设处

202111


     明

 

1. 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单位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 申报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

3. “学科门类/专业大类代码”和“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请规范填写。没有对应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请分别填写“00”和“0000”。

4. 申报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

5. 申报书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两份。

6. 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教育 实践类

其他课程        


所属学科门类/

专业大类代码

艺术学/1304


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美术学/130401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开课年级

本科三年级


总学时

32

讲授课时

4

实验课时

4

实践课时

24


   

2


选用教材

《艺术考察》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2020100820210107


2019090720200107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1. 20-21 学年上(2020.10-2021.01),75人

2. 19-20 学年上(2019.09-2020.01),83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线上课程地址及账号

http://sjxy.ygu.owvlab.net/vlab/sfqx.html


年课程

开设和推进

课程思政建

设、教学

、奖励等

情况

《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课程在实践中,创新性通过数字化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对文化调研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认知学习,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理解和掌握采风调研的概念,认识采风调研的方法和原则,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和福建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课程在实践组织安排上注重体系化,先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中国瓷文化主题调研(江西景德镇中国传统青花瓷文化调研和福建德化白瓷文化调研),配合虚拟仿真实验《古瓷器金缮艺术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三坊七巷传统建筑文化主题调研,配合虚拟仿真实验《福州三坊七巷古厝艺术及文化调研虚拟仿真实验》,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参访的过程中,领略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有效的教学载体,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文化认同,深化文化自信,因此具有很好的思政教育作用。依托课程实践,孵化出了丰富的社会化实践成果。基于课程实施带来的明显成效,学生在各级各类型竞赛中屡获佳绩,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福建文创奖、大广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得近50项等级奖项。

1-2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教学团队成员

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8人之内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出生年月

/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翁炳峰

福建师范

大学

1962.12

院长/教授

13655038806

1617985854

@qq.com

课程规划

整体设计与实施

2

吴冬原

阳光学院

1984.01

教师/讲师

13960870084

71908977

@qq.com

课程实施

3

宋海霞

阳光学院

1982.03

党总支书记/助理研究员

13338275303

184430899@qq.co

课程规划

4

江信桐

阳光学院

1983.07

副院长/副教授

18606991183

7128019

@qq.com

课程规划

整体设计与实施

5

张宏

阳光学院

1979.10

教师/讲师

13958065358

2837410@qq.com

课程实施

6

吴辛迪

阳光学院

1991.11

教师/讲师

13027858685

375412831@qq.com

课程实施

7

庄耘

阳光学院

1986.04

教师/讲师

13696887648

123011313@qq.com

课程实施

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1-3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情况

5年来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

 

1.承担教学任务:课程负责人教学及教改经验丰富,近 5 年承担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授课及课程规划指导相关工作

2.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项目:

2006年11月,《教育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动漫产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福建省教育厅社科。

2009年4月,《闽台高校动漫影像基础教育的就业互动前景研究》福建省教育厅社科。

2014年4月,教育部《生物技术与生物化工》虚拟仿真教学实践中心,设计团队。

2014年12月,《艺术设计系列课程案例库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

2017年7月,福建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类)动画实训——原画设计》

2018年12月,《艺术设计系列课程案例库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 。

2019年6月,福建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四协同”、“五进式”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研究论文

在《装饰》、《艺术设计》、《美术与设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出版书籍

《图形创意》人民美术出版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4年6月)再版5次。

《色彩构成》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

《设计本色--创意思维》海潮摄影出版社(2004年6月)。

《图形语言》海峡出版集团、福建美术出版社(2011年5月)。

《设计与制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2014年5月)。

设计作品《见山集》化工出版社(国家A级社、2019年1月)。

拾光设计教学案例 化工出版社(国家A级社、2021年)。

3. 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

获奖:

1.2018年12月《失信者被执行人》获第八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十一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获二等奖(福建省宣等七部委)。

2.2017年12月《福州地铁安全宣传动画片(6集)》获第七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十一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获一等奖(福建省宣等七部委)。

3.2014年12月《勿埋》系列招贴设计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文化部、文联、美协)。

4.2011-2015年二十余件作品分获“中国之星”最佳设计奖、优秀奖(中国包协)。

5.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挂画比赛获一等奖(全国文明办、公安部)。

6.2001年5月《就餐须知》系列招贴设计入选中国国际电脑艺术设计展(中国美协)等

 

课题:

1.《艺术设计系列课程案例库建设》2018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 。

2.《艺术设计系列课程案例库建设》2014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

3.《生命技术与生物化工》2014年4月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设计团队。

4.《福建茉莉花茶品牌视觉构建研究》 2014年4月福建省社科项目(一般)已结项。

5.《海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方式研究》 2010年4月福建省社科项目(一般)已结项。

6.《闽台高校动漫影像基础教育的就业互动前景研究》2009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已结项。

7.《教育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动漫产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2006年11月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已结项。

 

服务社会主要项目

1.2021年阳光学院灯光夜景工程;作为福州市夜景灯光工程专家,评审福州鼓山大桥、魁浦大桥和福州闽侯第二大桥数字夜景工程。

2.2021年福州市闽侯县“五水公园”夜景灯光工程、数字展厅工程和景观雕塑壁画工程;

3.2020年《总理船政》规划视觉系统设计与夜景灯光工程;

4.2019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筑梦海洋/青春无悔》、《花季幽梦》宣传动画片策划与设计;

5.2019年福州两岸先进制造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多媒体展厅设计;

6.2018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标志设计。

7.2018年10月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觉形象系统设计。

8.2018年11月福建省第十届老键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9.2018年9月福建应用技术学院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10.2018年6月福建省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展厅设计与VR、AR制作 。

11.201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12.2017年5月法国“LODLA”香水品牌系列包装设计。

13.2016年6月福州电视台《福州闽剧大观园》CI策划。

14.2016年3月福建台诚食品有限公司CI策划。

15.2015年4月福建永春老醋“桃溪”品牌CI策划(中国四大名醋之一)。

16.2015年6月福州地铁视觉形象设计、导示系统设计、安全动画片(6部)设计与制作。

17.2015年8月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招贴海报设计。

18. 2014年3月福建三明君子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192014年5月武夷山赤石暴动纪念馆设计与制作。

202013年福建省政府研究中心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212010年福建省科技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22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232009年福建汤都水城休闲中心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教学团队情况

5年来教学团队组织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教研、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没有教学团队,可填无

 

1.教学团队在组织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

本课程教学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已成为一支能力较强、教学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社会影响的教学队伍。团队课程开设以来,结合实践要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建设了《福州三坊七巷古厝艺术及文化调研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古瓷器金缮艺术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福州古厝壁画原位复原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古瓷器金缮艺术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宋代“曜变”烧制技艺的花器重构创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运用专业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2.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教研

2019年11月28日,课程建设团队举办 “课程思政”培训会暨集体备课会。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卢健涛教授以《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为题,围绕“为什么要做课程思政”、“怎么做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三个部分展开培训及示范教学。结合《设计图学》、《工业设计与人文关怀》课程讲授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0年6月29日,课程建设团队参加了“课程思政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专题公开讲座,该讲座由人邮教师学院课程思政示范校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仲计水博士讲授,课程团队教师认真听讲,受益匪浅,加深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对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1年11月,课程建设团队在线参与厦门大学吴凡副教授讲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培训系列之大师讲座,通过讲座的学习明确了课堂思政建设的方向,学习了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方法。

近三年,教学团队不定期参加人邮课程思政直播群,通过《时代楷模发布厅》等定期学习思政教育,参加会议和主题课程思政教育交流会,更新思政案例。

3.教学团队教育教学成果

1)2017年福州市教育系统学校党建与管理工作论文三等奖。

2)福建省团青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评审三等奖。

3)2017年,团队成员主持应用型改革背景下“Seminar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阳光学院美术学专业为例。

42018年,主持横向课题《“诗画桂林”——诗画长廊壁画制作项目》,5万元。

52018年,思政年会优秀典型经验及研究论文评选一等奖。

62018年,团队成员主持横向课题《“诗画桂林”——阳光学院桂林乡写生基地建设项目》,5万元。

72018年,团队成员主持横向课题《邵武市桂林乡文化艺术发展项目咨询服务》,3万元。

82018年,团队成员主持横向课题《邵武市桂林乡诗画博物馆数字化导览系统制作方案策划项目》,3万元。

92019年,团队成员主持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古瓷器金缮艺术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102019年,团队成员主持福建省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福州古厝壁画原位复原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112021年,团队成员主持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福州三坊七巷古厝艺术及文化调研虚拟仿真实验申报工作

 

4. 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

江信桐,现为副教授,设计学院副院长,主要教授《中国美术史与作品鉴赏》、《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和《美术遗迹考察》等课程的教学。曾获阳光学院首届奖教金、阳光城集团优秀教师、阳光学院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科研优秀奖、服务育人奖和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宋海霞老师: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公共管理学院。曾获得福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州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阳光学院“优秀共产党员”、阳光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阳光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50余项荣誉称号。近五年,发表《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等工作研究论文7篇,获评阳光学院思政年会优秀典型经验及研究论文评选一等奖、福州市教育系统学校党建与管理工作论文三等奖。主持完成福建省团青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民办高校专业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获评福建省团青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评审三等奖。所带基层党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所带党总支被评为校级优秀党总支及党建与思政工作先进单位。

冬原老师:近5年主要讲授《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非线性编辑》、《二维动画设计》等课程。参与申报第二批国家虚拟仿真一流课程,主持福建省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项,参与2个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得阳光学院2017-2018学年“教学优秀奖”荣誉称号;获得第15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秋季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得阳光学院2018-2019学年“服务育人奖”荣誉称号;获得阳光学院第十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教学竞赛优秀奖;获得第四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展评优秀指导教师;获得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吴辛迪老师:近5年主要讲授《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参与申报参与申报第二批国家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参与多项福建省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申报,主持校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项。参与省级教改2项,校级教改3项。发表教改论文一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一篇。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福建文创奖等重要比赛中收获佳。获得“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在19年教学测评中专业排名第一。多次获得“优秀工作者”,“服务育人奖”等荣誉。

张宏老师:本人近3年主要讲授《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UI设计》、《人机工程》、《空间形态》、《标志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等多门课程,主持两项校级教改项目(虚拟仿真课程项目一项,两化改造项目一项),参与3项省级教改项目(虚拟仿真课程项目),获得校级教师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在教学方面,认真备课,积极开展应用型课程改革建设,课堂氛围活跃,得到同行和学生的认可。指导学生在三创赛、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福建文创奖、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广赛等多个学科竞赛中获得较高名次(包括省级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庄耘老师:近5年主要讲授《界面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二维动画制作》、《包装设计》、《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设计与制作(AE)》等课程。参与申报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虚拟仿真课程项目)。参与省级教改3项(虚拟仿真课程项目),校级教改2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重要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余赛事均有获得省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教学方面,认真严谨,内容扎实,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好评。获得校级年度“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等荣誉。

 

 

 

 

 

2-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等情况500字以内

课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系统”为指导思想基础,阳光学院“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宗旨依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样本,课程通过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文化认同,深化文化自信,因此具有很好的思政教育作用。本课程案例以保护、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为目的,根据地方优秀文化的特点和艺术调研的要求,结合文化艺术元素采集和再设计的方法出发,通过对地方优秀文化的调研学习是加强优秀艺术文化作品创作,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主要途径。本实验将文化中“难理解、难捕捉、难活化”的思想意志、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文化特质,通过科学、系统、精准的虚拟仿真方式学习,了解采集理解调研对象文化的真正内涵,让艺术与文化的调研方式不局限时空,也为其它学科的调研活动提供参考与思路。本项目是以学生为本虚实结合,开放共享,培养学生兴趣,夯实学生基础知识,锻炼学生观察力的教学理念。实验操作环节中有专门的模块进行调研学习,还会在每个实验节点都会置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的说明或提示,能够通过次项目全方位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古厝文化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情怀,实现文化自行,文化新生。

 

2-2课程目标

教学

目标

 

艺术采风课程目标以坚持立德树人,立足自身本土文化,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达成的要求,了解古建筑艺术文化特色,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了解人文精神和历史背景,掌握古建筑造型及纹样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形成研究结论,并应用研究结果开展创作。课程知识点设计强化高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从当下的实际出发来发展和研究艺术是课题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注重授课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性,利用多元教学资源载体和新媒体技术,讲授能够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的最新技术成果。课程教学实施要具有挑战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教育资源,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路径,实现价值引领。

 

 

思政育人目标

 

1)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激发学生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走过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实践中观察、思考、质疑、总结

2)增强了学生对新时代中国民情的了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让学生对文化艺术建筑载体的考察学习,了解民族文化竞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弘扬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用专业传承传统文化,寻访先辈们的成长历程与精神,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无论是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改革的先进文化,还是实地或线上教学环节中融入践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引导学生用专业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3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思政设计与融入点: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教学周次

授课知识点

思政设计

与融入点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思政育人

成效

1

艺术采风概述

采风对象的认识,当地的风貌与人文特点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

艺术采风对象

背景调研

政策及背景调研了解国家及政府对传统艺术文化继承与保护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从政策出发增强民族自豪感

3

艺术采风对象

人文特点调研

调研对象人文特点,了解爱国主义革命文化、思想信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4

建筑艺术调研

通过建筑艺术调研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5

楹联和匾额的内涵艺术文化分析

通过楹联和匾额的艺术特征和内涵了解传统文化教育、中华美育精神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6

装饰工艺调研

通过装饰工艺形制的分析,理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7

传统装饰纹样元素采集与转译

通过传统装饰纹样元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8

传统寓意文化采集与调研

通过传统寓意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教育、中华美育精神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增强学生对中华美育精神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9

实地采风与表现

了解采风当地的建筑特色、典型建筑布局和结构,掌握不同的获取资料的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

锻炼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及不同的作品表现方法和创作能力

10

创作实践

通过创作实践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改革创新思路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改革创新的思路,提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2-4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字以内)

 

1. 课程简介

《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课程是阳光学院设计学院开设的实践类课程,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课程以阳光学院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此课程通过地方性社会风貌的艺术采集,古代建筑考察,博物馆美术考察,地域文化考察,民族、民俗、民间美术考察,旨在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走出校园,直面生活中的艺术,从本专业特性出发,系统了解其文化、艺术、造型等知识,开启对文化的理性认识,通过调研学习分析问题、生成研究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应用性成果。学生能学习建筑艺术知识、本土文化、古建保护、现代技术应用;更能从中深刻体会到近代思潮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巨大成就对自身的触动,从中收获家国情怀、奋斗精神,专业知识与育人成效双收获。

2. 课程内容(思政育人方案设计与实施)

(1)线上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

《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课程围绕优秀的地方性艺术文化资源开展教学,课前在线上超星平台和阳光学院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福州三坊七巷古厝艺术及文化调研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古瓷器金缮艺术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福州古厝壁画原位复原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古瓷器金缮艺术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宋代“曜变”烧制技艺的花器重构创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教学,学生通过实验能围绕福州三坊七巷的艺术文化知识开展在线实验。在线实验旨在探索一种仿真还原的交互教学模式,按照“历史街区完整展示、节点深入交互、虚实匹配、文化新生”的虚拟仿真思路和技术手段。

 

1-1 国家虚拟仿真平台上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

 

1-2 虚拟仿真实验展现福州古厝历史名人爱国事迹

 

 

1-3 课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2)线下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

《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课程线下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多元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福州三坊七巷古厝文化的认知需要了解古厝文化样本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学习古厝建筑的形制、布局、装饰元素,古厝文化的外化与内化的双重表现与结合方式,具体的古厝保护与发展方式方法等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案例三坊七巷文化街区的空间和文化关系之间的认知,一方面可以快速进入采集物质与非物质元素调研素材的规划与状态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1-4 课程小组前往福州三坊七巷进行古厝艺术及文化学习

 

1-5 课程小组前往福州三坊七巷进行古建筑构建绘制学习

 

1-5 课程教学指导

 

 

 

 

 

1-6 课程线下外出合影

 

 

1-7 课程知识点解读

 

3. 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艺术采风(社会实践考察)》课程将思政融入大学生课堂,注入更新采风课程框架,新的方式与内涵进一步拓展启动。本课程开始着手对青年学生思想认识上潜移默化的熏陶,思想情感上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导引。

1)体现挑战性培养。课题针对性强,命题性集中,目的性明确,调研、写生、考察相结合,重思路,重方法,重能力清楚且缜密的实现认知—了解—掌握—判断—采集—比对—分析—总结的学习路径。

2)体现高阶性培养。课题明确化,针对化,作业系统化。出发前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课前查阅,进入实地,田野调研,资料收集,现场写生,PPT汇报,展览结合的方式完成课题,使课程变得有逻辑,有条例,有过程,有结局,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3)充分挖掘美术的思想内涵,大力弘扬艺术的民族特性,积极以美术为载体宣传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探索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与德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从而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美术教育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基点,在传授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传统美术作品的具体形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4营造“小社会、大课堂”的全面育人文化,打通两个课堂,构建多种学习空间,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或管理学生社团以及通过组织或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有效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动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5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升教学实效。通过深化(启发式、研讨式、自主式、项目驱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2-5课程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500字以内)

将思政融入大学生课堂,新的方式与内涵进一步拓展启动。本课程15年开始着手对青年学生思想认识上潜移默化的熏陶,思想情感上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导引。

1)体现挑战性培养。课题针对性强,命题性集中,目的性明确,调研、写生、考察相结合,重思路,重方法,重能力。

2)融合“思政”元素于课堂之中。传统文化考察感受,了解福建文化。实地了解民情,观农村新建设,农村新旧变革等增强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如结合当地红色遗址,如林觉民故居的调研严复故居的调研林则徐故居作为专门课程任务,进行绘画调研和采访等,有内容、有动力和有意义。

3)体现高阶性培养。课题明确化,针对化,作业系统化出发前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课前查阅,进入实地,田野调研,资料收集,现场写生,PPT汇报,展览结合的方式完成课题,使课程变得有逻辑,有条例,有过程,有结局,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2-6 课程评价与成效

概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字以内)

1.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

通过转变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以创新思维带动每一个教学环节,着力强调教学团队与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突破,取得非常好效果。

(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包括课堂学习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

(2) 过程化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20%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研究总结

(3) 能力综合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组织学生撰写考察调研报告、考察创作及创作效果的分析总结

(4) 自主学习能力成绩占总成绩的20%: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成绩实验报告,课堂学习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

2. 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传统艺术文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积极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优秀。通过国家级虚拟仿真平台教学服务多个高校评价课程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具有高阶性和创新性以及挑战度,学习效果良好。

3.课程思政课程改革成效情况:

利用虚拟仿真网技术改革的教学方式是深度交互的文化空间与文化元素的信息交互实验,比传统的教学更生动,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文化考察调研能力

 

2-7课程建设计划

概述今后5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300字以内

《艺术采风》课程今后五年将继续以课程思政为理念,注重两性一度,持续更新课程知识点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在线实验平台,实现共享高校学生和社会需求者实时在线课程学习要求,加强交流互动。

1)深化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新文科建设的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适当扩展开发围绕本地艺术文化的调研内容的相关知识点,满足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完善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研究总结、设计创作。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质疑问题,加强能力和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附件材料清单

1.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2.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先行准备)

(课程负责人签字。)

3.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单位加盖公章。)

4.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单位加盖公章。)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推荐意见

4-1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按时完成工作计划,按要求及时报送总结等相关材料,且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课程负责人(签字):

                                                                          

4-2 教学单位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签字公章):        

                                                       

4-3 申报单位承诺意见

 

本单位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

 

 

 

 

 

     签字:

   (公章)            

                                                       

 

Copyright @ 阳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18106号-3

学校地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登龙路99号(福州校本部)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滨路999号(福州滨海校区)

联系电话:0591-83969178


  • 阳光学院官网

  • 阳光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