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4 工程抗震设防 知识点:概念设计、建筑抗震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重 点:概念设计。 培养能力知识点:培养学生恰当运用抗震设计原则,合理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能力。了解关注点,参与话题,通过汶川地震真实案例的震害图片、数据激发学生专业责任感,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明确脉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设计 引入问题:从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6度以上需要进行抗震设计,实际工程中,我们是按小震、中震还是大震进行设防呢? 1.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依据 1)地震烈度区划 地震的发生在地点、时间和强度上都具有不确定性,为适合这个特点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基于概率含义的地震预测。该方法将地震的发生及影响视作随机现象,根据区域性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历史地震资料,划分潜在震源区,分析震源地震活动性,确定地震衰减规律,利用概率方法评价某一地区未来一定期限内遭受不同强度地震影响的可能性,给出以概率形式表达的地震烈度区划或其他地震参数。 2)地震小区划 地震小区划就是在大区划(地震烈度区划)的基础上,考虑局部范围的地震地质背景、土质条件、地形地貌,给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大的工矿企业内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3)设计地震分组 《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近似反映近、中、远震的影响,不同设计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2.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思想 1) 三水准的抗震设防准则 抵抗小地震,结构不受损坏;抵抗中等地震,结构不显著破坏;抵抗大地震,结构不倒塌。 2) 大震与小震 当设计地基准期为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建筑抗震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的烈度,即小震对应的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相当于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基本烈度,《建筑抗震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的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烈度称为罕遇烈度,《建筑抗震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的烈度,即大震对应的烈度。 3)二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是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第二阶段设计是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验算。 4)工程结构的分类与设防标准 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物按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对不用类别的建筑应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 3.正确选择抗震结构体系 选择抗震结构体系要综合考虑,采用既经济又合理的形式。因结构的地震反应同建筑场地的类别有密切的关系,场地的地面运动特性又同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远近有关,房屋的重要性及装饰水准对结构的侧向变形大小又有所限制,从而对结构选型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选择结构体系,应符合一定的原则要求。 (1)结构体系应符合的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同时,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2)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 3)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2)结构构件应符合的各项要求 1)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2)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预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 4)钢结构构件应合理控制尺寸,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 (3)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的各项要求 1)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 (4)装配式单层厂房的各种抗震支撑系统应保证地震时结构的稳定性 支撑系统的不完善,往往导致构件失稳,屋盖系统倒塌,致使厂房发生灾难性震害。因此,在布置抗震支撑系统时,应特别注意保证屋盖系统和结构的稳定性。 4.重视非结构构件的设计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围护墙壁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支座和连接,应符合地震时使用功能的要求,且不应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 5.保证结构材料和施工的质量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也是抗震概念设计中重要的内容,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