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学年,该课程按照培养方案持续开课,总课时48,其中 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36。三年来,团队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 方式、教学内容等改革,争取在更多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截至目 前,课程实践模式已由2022年的3种增加至7种,其中法律援助、环境公益法律诊所、乡村法治实务、小微企业法务四大模块较大程度体 现了课程服务社会与基层、帮扶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赋能乡 村振兴的思政元素。课程实践地域已由原来的学校周边马尾区扩展 至福州市(如苍霞街道),再至三明市、宁德市等村镇,为3000 余名务工人员、10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了公益法律服务,目前已经 在马尾区司法局、马尾区文明办、苍霞街道、三明市法务区、尤溪 县司法局、坂面镇等多个单位建立了实践联系,不同地域、不同部 门的实践也为该课程“铸魂育人”提供了多种方式与渠道,丰富了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方式,也助推课程获得了系列奖励。该课程获 批校高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案例集项目,荣获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 目竞赛二等奖、校年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三等奖等多个奖项。课程实 践项目“诊所式”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在福州市第二届新时代文 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大赛中被推选为优秀项目(2021),法律诊所 教学团队被福建省青年“148”法治志愿者服务平台授牌省级青年 法律志愿者组织(2022),团队主推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获 得学习强国、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与肯定,“诊所式”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 省民办高校唯一,2023)。该课程孵化出省挑战杯铜奖、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银奖等多个奖项,孵化出多个国家级、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效实现了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与课 程思政的有机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