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
(描述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等情况。500字以内) 基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梳理,挖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讲授课堂 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全过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并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对应关系梳理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教学思政目标,注意教学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以“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为例,深入指出三极管特性曲线上的三个区域各有作用:二极管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时可作为开关器件用于数字电路,而工作在放大区时可用于模拟电路起放大电压或电流的作用,因此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从组成器件上来讲并无本质区别,从而回答了“数字时代为何还要学模电“这个令很多学生暗暗感到困惑又难于向老师开口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学科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明确学习目标;带领学生温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鼓励学生追求”知其然且知所以然”的工匠精神。课堂通过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推送教学任务,设计预习引导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预习数据的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2-2课程目标 |
教学 目标 |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材料的构成,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直流电源各部分的工作 原理等知识点;熟悉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其三种工作状态,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及分析方法、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等;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 分析方法,放大电路的各种反馈的分析方法,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方法等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课 程结构中各章培养能力的知识点,对其内容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于电子电路类等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器来解决各类工程电路问题,并借助集成电路手册等文献资料研究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各类影响因素,根据电路模型设计现代模拟电子线 路,提出多种电路设计的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熟悉实验内容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点,理解实验原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 |
思政育人目标 |
围绕国家在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的关键需求,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知识理解与学习的多元性,结合中国大学 MOOC 平台线上自学与问题驱动式的线下实践性教学,强调模拟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建立的同时,融入对于典型问题分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与行为举止。将经典文化、时代精神、国家发展理念服务于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理解正确价值观,掌握合理的方法论,使课程思政成为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国家战略、德育素质养成、美育观点培养、工匠精神培育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精神、工程思维意识、创新创造理念,在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学生通过在模拟电路的分析、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训练,能利用工程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2-3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思政设计与融入点: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
教学周次 |
授课知识点 |
思政设计 与融入点 |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
思政育人 成效 |
1 |
第1章 导言 1.1 电信号 1.2 电子信息系统 1.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重点: 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常见的模拟电路及其功能。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2.1 半导体基础知识 线下教学小组讨论法 重点: 杂质半导体结构;PN结的单向 导电性。难点:半导体的导电机理;PN结的形成。 |
以世界集成电路发展史培养科学家精神与科学素养,以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厚植家国情怀。 |
线下教学 小组讨论法 |
良好 |
2 |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2.2 半导体二极管 重点: 二极管的常见结构;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讲授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2 半导体二极管 重点: 二极管的电路模型与电路分析 方法;稳压二极管。 难点:二极管的电路模型与电路分析方法。 |
无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无 |
3 |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2.3 晶体三极管 重点: 晶体管的结构与类型;晶体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讲授法的电流放大作用。难点: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在讲授”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时,深入指出三极管特性曲线上的三个区域各有作用:二极管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时可作为开关器件用于数字电路,而工作在放大区时可用于模拟电路起放大电压或电流的作用,因此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从组成器件上来讲并无本质区别,从而回答了“数字时代为何还要学模电“这个令很多学生暗暗感到困惑又难于向老师开口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学科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明确学习目标;并由此发散开去,带领学生温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鼓励学生追求”知其然且知所以然”的工匠精神。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良好 |
4 |
2.3 晶体三极管重点: 晶体管的共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难点: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3.1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重点: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难点: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解。 |
无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无 |
5 |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3.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重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难点: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3.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重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难点: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
课程思政:科学素养 融入案例:讲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时,通过三极管在有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流过时分别表现出不同特性、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等效电路进行分析这一点,引申出在实际工程中,当不具备直接解决问题的条件时,工程人员往往利用已有条件,通过一定的辅助方法解决问题这一重要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型人才的真谛。而在推导三极管的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时,应保留哪些参数和特性,可以忽略哪些参数,向学生指出 这正是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精华之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在工程实践中的成功实例。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良好 |
6 |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3.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重点: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的应用。难点:图解法的应用。 |
无 |
线下教学 讲授法 |
无 |
7 |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 3.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重点: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分压式偏置电路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难点: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措施;分压式偏置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画法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3.5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 重点:基本共集放大电路的分析及计算。 难点:基本共集放大电路的计算。 |
无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无 |
8 |
第4章 多级放大电路 4.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重点:多级放大电路耦合方式的分类 及特点。 4.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重点: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 及计算;零漂的概念。 难点: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及计算。 |
课程思政:创新意识 融入案例:在讲授”集成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的时候,讲述国产芯片在技术封锁中艰难求发展的历史,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涉及特色半导体、特种计算机等环节的自主可控,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产业的核心、实现信息安全的基石;再结合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和芯片制裁的时事,激励学生以祖国强盛为己任,为自主知识产权而发奋学习。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良好 |
9 |
第4章 多级放大电路 4.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重点: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第7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重点: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的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要点。 难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要点。 |
无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无 |
10 |
第7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 态 7.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 般表达式 重点:负反馈组态的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反馈网络的分析。 难点:负反馈组态的判断 7.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 的分析 7.5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重点:深度负反馈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难点:深度负反馈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
课程思政:科学素养 融入案例:在讲授”反馈的基本概念”时,指出反馈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产生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回送影响输 入信号,二者形成闭环系统,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稳定性(负反馈)或增强系统输出(正反馈)的效果,并由此引申出反馈不仅可以广泛应用在电子电路中,也可以应用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外界的反馈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养。 |
线下教学 讲授法 |
良好 |
11 |
第8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8.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8.2基本运算电路 重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电压传输特性;基本运算电路概述。 难点:电压传输特性。 |
无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讲授法 |
无 |
12 |
第9章功率放大电路 9.1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9.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重点: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组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功率及效率。难点: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功率及效率。 第10章直流电源 10.1 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0.2 整流电路 重点: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难点: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典型应用 |
课程思政:人文关怀 融入案例:在讲授”直流电源"时,分析出直流电源能够把交流电网提供的能量转换成直流电提供给电子设 备,但与此同时也对电网产生了谐波污染,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的哲学结论,鼓励 学生用科学发展观全面看待问题。 |
线下教学 讲授法 |
良好 |
13 |
实验一:射极偏置放大电路(1)测量并计算射极偏置电路的静态参数。(2)测量并计算射极偏置电路的动态参数。 |
结合“当前 FET 的前沿发展与应用”,尤其针对交通行业、航空航天等关键技术装备领域进行案例设计,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情感,也能使学生们 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领域,知道应该如何学习专业课程,从而树立起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信念和理想。 |
线下教学 实验法 |
良好 |
14 |
实验二 差动放大电路(1)掌握差动放大器的测试方法(2)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
无 |
线下教学 实验法 |
无 |
15 |
实验三 基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放大电路(1)掌握开环多级放大电路对电路动态参数影响。(2)掌握闭环负反馈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3)掌握负反馈对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4)掌握负反馈对频率特性的影响。(5)掌握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 |
无 |
线下教学 实验法 |
无 |
16 |
实验四:比例运算电路(1)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比例运算电路。(2)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加减电路。(3)设计单运放加减运算电路,并测试其动态参数。 |
无 |
线下教学 实验法 |
无 |
17 |
实验五 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特点、作用及电路设计。(1)利用Multisim设计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并进行仿真。(2)搭建实际电路,并测量静态工作电流。(3)在条件改变下,测量集成功放的动态参数。 |
无 |
线下教学 实验法 |
无 |
2-4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
(描述如何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字以内) 基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进行优化和梳理,挖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讲授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讲授课、实验课等课堂,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活动。 讲授课中融入时事热点和个人成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精神。在讲授”集成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的时候,讲述国产芯片在技术封锁中艰难求发展的历史,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涉及特色半导体、特种计算机等环节的自主可控,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产业的核心、实现信息安全的基石;再结合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和芯片制裁的时事,激励学生以祖国强盛为己任,为自主知识产权而发奋学习。以”反馈的基本概念”为例,指出反馈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产生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回送影响输 入信号,二者形成闭环系统,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稳定性(负反馈)或增强系统输出(正反馈)的效果,并由此引申出反馈不仅可以广泛应用在电子电路中,也可以应用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外界的反馈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养。 实验课以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射极偏置放大电路”为例,除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调试方法以及学会分析与计算放大器的动态性能外,还培养学生掌握单级 共射放大电路的应用能力。在多级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学生学会了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在比例运算电路实验中,学生掌握单运放加减运算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
2-5课程评价与成效 |
(概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字以内) 模拟电子技术是通信工程本科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对通信工程类岗位职业群的能力需求的重要支撑。 本课程整学期教学安排如下:开课前进行摸底调查、前六周以教师讲解为主、第七周安排期中教学检查、第八周后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进行学校、期末阶段复习备考和寒暑假集中组织补考辅导,如图1所示。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方式,总评成绩由过程评价(占总评成绩50%)和检测课程总体知识掌握情况的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50%)组成。其中过程评价由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成绩等构成,如图2所示。此机制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 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融入工匠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人文关怀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与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示范课程,其成功经验已在校内外广泛分享,有效辐射并带动了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高素质通信工程人才贡献力量,如图3所示。
图1 课程教学安排
图2 课程成绩
图3 课程思政 |
2-6 课程特色与创新 |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500字以内) 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融入工匠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人文关怀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与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讲授“反馈的基本概念”时,指出反馈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产生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回送影响输 入信号,二者形成闭环系统,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稳定性(负反馈)或增强系统输出(正反馈)的效果,并由此引申出反馈不仅可以广泛应用在电子电路中,也可以应用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外界的反馈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养。在讲授”直流电源"时,分析出直流电源能够把交流电网提供的能量转换成直流电提供给电子设备,但与此同时也对电网产生了谐波污染,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的哲学结论,鼓励学生用科学发展观全面看待问题。 本课程创新点是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提出“八式”教学举措,并实施了“进阶式项目、合作式学习、主动式答疑、轨迹式记录、奖励式互动、隐性式思政、闯关式考试和快测式点名”等引导与支持学习的手段,如图4所示。 图4 “八式”教学举措
|
2-7课程建设计划 |
(概述今后5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300字以内) 本课程在未来5年将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更多科技伦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需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强化案例教学,引入更多时事热点与工程实例;采用翻转课堂,提升学生主动性;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思政成效。支持保障方面,将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思政教学能力;争取学校资源支持,优化教学设施与平台,确保课程思政目标顺利实现。 |
|